德国《明镜》周刊网站3月2日发表题为《全球化不是问题,是答案》的文章,作者是米夏埃尔·绍加。
全文摘编如下:
欧盟是否应该进一步与世界贸易脱钩?由于乌克兰战争爆发,许多政客呼吁“回归欧洲!”——但这是一个荒唐的想法。
德国也有一些政客(例如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和基民盟主席弗里德里希·默茨)呼吁欧洲必须降低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来自法国的欧盟委员蒂埃里·布雷东去年也列出一份包含137种产品的清单,提出应在欧盟境内恢复其部分生产。而在普京进军乌克兰之后,布雷东更是提出欧洲的“地缘政治维度”,这需要“确保关键价值链的安全”。
这尤其适用于几乎比其他任何经济体都受益于世界贸易的德国经济。不仅大型德企是世界市场的参与者,还有数千家中小规模的“隐形冠军”也将它们高度专业化的产品销往全球。试图扭转这种局面的人必须考虑到别人可能以牙还牙,而这将阻碍目前本就不算最有活力的欧洲经济的发展。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集中在亚洲。因此,以欧洲内部市场为重点的战略实际上是边缘化欧盟产业的战略。
芯片产业的例子说明了“回归欧洲运动”是多么令人怀疑。由于目前半导体短缺且昂贵,芯片制造商计划投入大量资金在美国和欧洲建设新工厂。然而,美国和欧盟却在此基础上追加了近千亿欧元的投资。它们在西方经济强国之间挑起了一场荒唐的补贴竞赛,还造成产能过剩的危险。 与此类似的还有疫情期间医疗辅助用品的生产。现在,一些爱国的口罩企业家或许很快就要诉诸破产法庭,在那里他们将证明马克龙提出的欧洲战略自主其实既不欧洲,也不自主,而且和战略毫无关系。
像德国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一样依赖单一供应商的国家不可能在欧洲范围内解决自身的问题,因为欧洲的产能不足以做到这一点。在尽可能不同的地区寻找尽可能多的供应来源才是更好的解决办法。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表示:“更多而非更少的国际贸易关系将有助于战胜供应短缺的时代。”换句话说,全球化不是问题,而是答案。 这个道理在气候变化的时代尤其适用。要想阻止全球变暖,全世界不仅要在政治上合作,经济上也不例外。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欠发达国家依赖北方国家的现代能源技术,欧洲反过来也需要来自地球上光照最充足、风力资源最丰富地区的大量绿色氢能。因此,未来气候经济的准则是交流而非孤立。 希望通过国家的强制和扶持手段从亚洲夺回工业就业岗位的政客必将失败,就像曾将所谓的“回流”作为其任职计划核心的唐纳德·特朗普一样。4年的关税和进口配额让美国的贸易赤字创下历史新高,美国工业就业岗位在总体就业中的比例进一步下降。如若欧盟的地缘政治议程以效仿特朗普的错误计划为重点,就会沦为一个特殊的笑柄。
受到攻击的人总喜欢缩回自己的堡垒——收起吊桥,竖起栅栏,储备物资。这是面临危险时可想而知的策略。
因此,德国和欧盟的政治家们在面对近期陡然升级的世界政治局势时的反应也是“回归堡垒”,就不足为奇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埃尔多安和博索纳罗等民粹主义者的崛起……各个政治阵营的代表对几乎所有发展进程的回答都是,欧洲必须再次更多地关注自己。
除了建立欧洲产业堡垒,欧洲政客们还呼吁通过政府补贴将所谓的战略生产迁回欧洲,这是一种温和的自给自足——一个一流的荒唐想法。它会导致税收被无意义地浪费并且削弱欧盟的经济,相当于一次打破全球政治和经济相互联系的无望尝试。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韦斯塔格说:“我不认为全球化时代已经过去。”她还表示:“认为我们可以退回到欧洲经济圈的人都是短视的。”